2025-06-11
隨著人形機器人研發的火爆蔓延,一場關乎續航的電池技術攻堅戰已然拉開序幕。目前市面上主流兩足人形機器人普遍僅能持續工作2-6小時,“充電一小時,工作兩小時”的尷尬現狀,正成為制約產業發展的瓶頸。
短板顯現,性能遇阻:
多款熱門機器人產品折射出續航困境——宇樹H1采用0.864千瓦時電池運行2小時,特斯拉Optimus配備2.3千瓦時電池包運行時間并未公布。相比之下,Figure 02靠2.25千瓦時電池支撐5小時運行時間,而廣汽輪足機器人GoMate借助全固態電池突破至6小時。現有主流鋰電池如磷酸鐵鋰體系能量密度過低,難以滿足高強度任務需求,尤其接入大模型后GPU芯片更將大幅增加能耗。
固態電池或成破局關鍵:
技術專家已達成共識:傳統鋰電池已觸及天花板,全固態電池因具備更高能量密度與安全性能,被視為提升續航的核心方向。寧德時代、億緯鋰能等龍頭廠商正加速布局專用鋰電池研發,廣汽機器人通過“輪足結構+全固態電池”組合將續航提升至6小時即為明證。真鋰研究院創始人墨柯明確指出:“磷酸鐵鋰電池難以滿足未來需求,固態技術是必然選擇。”
據TrendForce預測,2026至2027年固態電池有望實現試點應用,而在此之前,輕量化設計、快充技術與結構創新(如廣汽的節能輪足方案)將成為過渡期的重要支撐。當機器人加速駛入量產賽道,誰能率先突破電池瓶頸,誰便將掌握智能終端的未來命脈。